澳門全城起動 慶大賽車鑽禧

作為全球歷史最悠久、集方程式、房車與電單車賽於一身的賽車盛會,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有着無與倫比的獨特魅力。
今年適逢第六十屆舉行,主辦機構特別隆重其事,擴大賽事規模,並舉辦多項活動以為襯托,打造成2013年世界車壇一大盛事。
名車名將齊較勁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不但有60年歷史,本澳的東望洋跑道更是世界知名。其處於鬧巿之中,全長6.2公里,合高速直路、曲折彎路、山坡斜道、緊迫巿街於一身,尤其位於漁翁街,寬道只有7米的髮夾彎,更考驗着車手的技術。現時,全球只有澳門和少數地區設有街道賽道,彎多路窄的市街賽道,歷來吸引眾多世界著名車手來澳門挑戰。
為慶祝舉辦第六十屆,今年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以「群星匯聚賀鑽禧」為主題,特別將賽事增加至六日,分在兩個週末舉行,其中包括兩項國際汽車聯會(FIA)賽事──FIA三級方程式洲際杯和FIA世界房車錦標賽收官戰;此外,還會舉行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電單車大賽、澳門GT杯、路車挑戰賽、澳門房車杯,並新增蓮花大中華杯和大師挑戰賽。蓮花大中華杯是一項絕無僅有的單一車型賽事,採用的是限量版蓮花Elise 1.6 Club Racer,兩岸四地車手將以此一較高下;大師挑戰賽則邀請曾在澳門勝出的名將和亞洲最成功的車手,駕駛統一規格的戰車出賽,為本屆賽車增添刺激氣氛。
另有三場分別屬於三個標誌性汽車品牌的跑車賽事加入,它們是2012年在中國首次亮相的奧迪R8 LMS杯、林寶堅尼 Super Trofeo亞洲挑戰賽、亞洲保時捷卡雷拉杯。亞洲頂級的GT車手也會參與其中。
此外,為了讓年輕人有機會一展身手,青年冠軍方程式系列賽將首次亮相澳門。這項初級單座賽事,吸引了中國乃至亞洲的新秀參賽。收官戰採用邀請賽形式進行。
因六十屆大慶和賽事增加的關係,今年參賽車手比去年大幅增加五成,有來自38個國家地區共350名車手參賽。
多項活動增添賽事氣氛
為加強居民、遊客對鑽禧大賽車的投入和參與,主辦機構舉辦大賽車海報設計、紀念品設計及主題曲創作比賽;老爺車巡遊及賽車展覽等連串活動,還與民間社團合作,推廣大賽車活動。當中,主題曲創作比賽為澳門賽車史上首創,吸引了二十多個隊伍參賽。
另外,還同步發行鑽禧紀念郵票和紀念書籍。這本關於澳門大賽車歷史的新書《The Macau Grand Prix at 60. A Diamond Jubilee》,由知名的賽車歷史專家廖飛力博士編纂,以中英雙語記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璀璨歷史。
60屆花甲之慶,將是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11月9日至10日、11月14日至17日兩個週末,澳門將有非一般的熱鬧。
澳門大賽車不斷向前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創辦於1954年,初時只是幾位本地賽車愛好者自發組織的俱樂部式賽事,但討論過程中改變了構思方向,從普通的汽車尋寶活動改為正式的賽車,澳門由此成為亞洲地區首個舉辦格蘭披治賽車的城市。
50年代的大賽車屬於起步時期,當時的賽道從佈滿塵土沙石的粗糙路面,重鋪為柏油路;第三屆大賽車啟用了能容納三百多人並設有十個維修站的混凝土大看台;第六屆賽事首次引入練習賽環節,如此種種,都為大賽車的後續發展奠下基礎。
60年代,格蘭披治大賽車首次躋身國際賽車運動年曆,被視為「有外國車手參與的本地賽事」,並受國際汽聯體育及房車賽規則監管;及後,引入電單車大賽,澳門大賽車自此繁盛起來。
1974年,賽事組織者開始與當時的世界賽車運動管理機構(FISA,FIA的前身)攜手合作,共同對賽事的設施、規則、日程進行檢視和修訂。
1975年,由民間組織主辦改為政府主辦,這對與相關方面的協調、各項相應工作的安排乃至資金的籌措,全局的計劃等等都更有成效。
1977年,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被確立為大西洋方程式/太平洋方程式的分站賽,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