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圖記述澳門變遷 訪澳門地圖繪製暨地籍局

文/郭美琪 圖/賴恩、受訪者
地圖,能如實反映難以言表的地理位置,將地理事物客觀地圖像化,是城市重要的歷史記錄。踏入21世紀,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人手一機」的生活模式改變了人類使用地圖的方式與頻率,以往的紙本地圖,已轉變成手機軟件被廣泛應用,成為市民和旅客隨身攜帶的工具之一。
地圖樣式多 用途廣
澳門的官方地圖,由運輸工務司轄下的澳門地圖繪製暨地籍局(下稱地籍局)負責繪製,屬下有地圖繪製廳,而地圖繪製廳下設資料收集處和資料處理處。要繪畫一幅地圖,先要做好戶外測量工作,再根據測量結果進行數據處理,利用電子化製圖系統繪製出不同主題的地圖,地圖內容亦需適時更新。
余家敏處長說:「澳門地圖結合社會發展需要而繪製,以支援政府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工作,如我們曾製作以學校、社會服務設施為主題的澳門地圖。一般而言,工程人員使用地圖的需求較多。」她認為,一幅好的地圖能夠清楚表達它的主題和功能性,以滿足使用者的閱讀目的。
澳門地圖的主題與表達方式五花百門,分為地形圖、專題圖、地籍圖、航空攝影照片、數碼化地圖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與周邊地區地圖等。以市民日常使用最多的地形圖為例,比例尺分為1:1000、1:2000、1:5000、1:10000及1:20000,可反映不同時期的澳門地貌和城市情況,呈現自然環境、城市設施、旅遊資訊和社會經濟狀況等,用途繁多。
另一常用的地籍圖,主要是透過地圖反映土地之範圍,地籍圖除標示了土地的邊界外,還註明了地籍編號、位置(包括堂區、街道和門牌號碼)、面積,以及物業登記局標示和財政局房地產紀錄等資料。另外,每幢建築物興建前,都須由地籍局人員前往建築地點進行實地放點,工程人員才能根據定點位置興建建築物。
高新科技完善測量工作
資料收集處職務主管馮榮安畢業於地籍局附設的澳門測量暨地籍學校,入職超過20年。他說:「進行戶外測量工作(又稱外業工作)的第一步是求取觀測點座標,並在地面建立標記後安放所需儀器,與隊友合作進行量邊測角。由於地圖講究現勢性,所以我們需要頻繁的外出工作,以便適時更新地圖資訊。出勤時多為四人一組(測量員、司機及兩位勤雜人員)。」
目前,地籍局的測量方法包括:水準測量、三角測量、導線測量、攝影測量和衛星定位測量。衛星定位測量是利用人造衛星發出的信號,求取三維座標的測量方法,地籍局分別於大炮台(2002年)、路環最高點(2006年)及大潭山(2008年)建設三個「澳門衛星定位系統參考站」,以改善測量效率和精確度。「由於現今澳門的高樓大廈密佈,影響觀測點與觀測對象之間的通視程度,故須使用先進的測量儀器進行施測,科技的進步讓取點工作更為容易。」馮榮安表示。
未來,地籍局還將引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使融合至已投入運作的澳門衛星定位系統參考站,以更好地滿足各類定位與測量應用上之需要。
反映滄海桑田變化